编者按:“第十届中国胸外科主任肺癌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组高峰论坛”于2015年5月24日在广州召开。《肿瘤瞭望》记者现场采访了高峰论坛主席、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兼胸外科主任何建行教授,何教授对肺癌精准手术进行解析。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如何实现肺癌精准外科治疗?
一台微创手术涉及切口、切除部位、切除范围、麻醉等多个方面。要实现肺癌精准外科治疗,需要在每个环节上实现精准,并将之系统化。
手术切口更加精准细化:何建行教授自1987年开始在胸外科工作,是国内最早使用胸腔镜手术的胸外科医生之一。传统手术是标准化切口,经过20年的临床实践,何建行教授团队建立了8种个体化切口(洞式创口、胸部小切口、胸腔镜联合胸部小切口、腋下小切口等多种形式)代替传统标准切口。
手术切除部位和范围精细化:在手术切除部位方面,过去主要是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而如今有了多种切除手段:肺段切除、亚肺叶切除、支气管重建、肺血管重建等,目的是最大限度切除病灶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病患器官功能。
精准诊断、检测很重要:基因检测可预测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同样分期的患者,根据其基因检测情况判断其术后复发风险,以指导易复发患者的术后治疗,使低复发风险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治疗。2015年1月26日,《临床肿瘤学杂志》(JCO)在线发表了何建行教授团队研究成果——预测术后NSCLC患者生存的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术后NSCLC患者的高中低复发风险和患者生存,使术后治疗更加有方向性,预测模型比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7版的TNM分期系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更高。
麻醉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精确化:何教授与麻醉科合作改进了麻醉方式,发展出了4种模式的麻醉,比如最简单的静脉麻醉。2011年何教授创立自主呼吸麻醉手术,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大大缩减,初步实现fast-track?recovery。今年又推出了“Tubeless?VATS”的理念,在自主呼吸麻醉胸外科微创手术经验的基础上,部分患者无需放置胸腔引流管,让部分手术患者,尤其是肺部小结节患者可?24小时出院,简直比治疗感冒还要快。
外科医生需要不断提升、优化自己,学术临床水平不断提高,理念要不断更新,为病患提高更好的服务,整个医疗市场才会更加欢迎胸外科医生。
如何从精准外科走向精准医学?
医学发展逐渐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及精准医学时代。外科手术的每个程序都需要更加精确,精准外科是精确医疗的一部分;精准医学离不开标本的获取,这也是外科医生最擅长的领域。外科在精准医学时代本身起着先锋作用。
肺癌个体化诊疗的宝典——中英文《肺癌》
AME丛书《肺癌》(Lung Cancer)由赫捷院士、Rafael Rosell教授、钟南山院士担任荣誉主编,何建行教授、Thomas A. D’Amico教授、支修益教授担任主编,王群教授、Tristan D. Yan教授、周彩存教授、Heather A. Wakelee教授、Calvin S.H.教授、梁文华博士担任副主编。该书邀请了12个国家、229名优秀专家参与撰写,分享了数十家国际医学中心宝贵临床经验,名家云集,聚焦肺癌研究进展,覆盖多个学科,对于临床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AME丛书《肺癌》有特别之处,杂志社致力于肺癌研究原创文章发表、专著的报道,《肺癌》汇集了最新研究成果。而一般书籍编写流程是成立编委会,邀请几位作者,每位作者编写其负责部分的综述。其缺点是由于版权限制,无法把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书籍。而本书的出版社有书籍内容的所有版权,因此肺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纳入书中。《肺癌》的内容广泛,比如肺癌分子机制、外科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放疗、麻醉等最新研究都被纳入在内(包括何建行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其他书籍所没有的优势。中英文《肺癌》是进入个体化医疗时代和精准医疗时代第一本肺癌诊疗专著,原创性是其特点。